美新幼儿园:“共研共读——看得见儿童,找得到课程”沉浸式教研活动
美新幼儿园一直致力于建设和开发适宜本园儿童发展的课程,这也是探索的难点问题。其中,教师团队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的提升,有赖于教研的支持和推动。
随着书香月的展开,教科室围绕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开展了“看得见儿童,找得到课程”沉浸式教研活动。通过解读“活教育”思想、在新时代践行“活教育”思想的历程,探索课程的教育意义。
首先开展的是《看得见儿童,找得到课程》共读活动。书中真实的故事,生动演绎了“看得见儿童,找得到课程”这一基本的教育命题。希望通过精读、小组研讨等模式让老师们深层次理解课程观。
小组引领,教研推进。基于尊重教师主观能动性的理念,我们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推进阅读活动。更好地保证每位教师阅读的深度、不同阅读感悟与观点的分享与碰撞。 阅读活动的第一阶段是基于问题驱动通读课程书,思考三个问题。儿童在哪里?学习在哪里?课程在哪里? 在每个课程案例中,“三问”印刻在老师们的头脑中,也正是问题导入式阅读,让老师们对每个故事都印象深刻。接下来,小组通过“提纲规划——追随儿童优化——案例剖析助推——实践经验反思”四个步骤积极讨论、畅所欲言,对在阅读课程案例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悟大胆表达。在“认真研读”阶段的阅读学习中,以“小蝌蚪的故事”“保护蛋宝宝”和“萝卜地的故事”为例,引导老师们进行深入学习,提炼出每个故事的精华。老师们用心地进行课程故事的解读,分享对课程故事的理解。在第四阶段,导图梳理“伸进园子的宝物”,老师们以此为题,展开头脑风暴,将孩子们不经意发现桑葚的这件事融入课程,利用在阅读中收获到的心得绘制课程思维导图。深入挖掘教育意义并进行梳理。感兴趣的事情就在身边、可探索的活动就在身边。只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就会看到儿童的兴趣、专注、努力和参与……那么,学习和发展就可能发生和实现。在总结阶段,方园长肯定了老师们的小组研讨结果,帮助老师再次梳理问题的脉络并根据今日的研讨内容抛出问题。希望老师们继续深度思考课程建设,拓宽对课程故事的建构、实施和推进能力,碰撞出更精彩的课程故事。
沉浸式教研的后阶段,每个班通过课程设计、智慧分享的方式,大家在相互的聆听中实现“互学”“共研”的效果。班级带来《探秘方舱》《Two兔的到来》《劳动那些事》《探趣美新之地图故事》《你好机器人》《穿越云层的客机》《有趣的测量》《不睡觉世界冠军》的课程故事,从主题脉络图、主题实施、教师反思,到课程资源的应用,再到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可以感受到教研后的进步效果。通过班班讲述,抱团思考,追随儿童优化,一起梳理课程开展的一些宝贵经验和策略,为今后课程再实施提供宝贵的经验。
在园本研修教研有路中,我们不断对教研内容的择取、教研方式的构建、教研策略的优化等问题进行思考。在教研有度中,我们追求朴实无华、朴素无痕的园本教研。正所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希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从而形成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匹配的研修机制和研修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