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稻香实验幼儿园,因为校舍翻新改造,近年来只能暂借兄弟园所的场地办学。作为临时过渡,场地设施等也就不会作过多投入,硬件条件相对简单,环境氛围也较为粗糙甚至有些简陋,但稻香实幼并不是简单地维持过渡,更没有因为种种困难而消极等待、停滞不前,而是主动面对硬件不足的现实,努力发掘自身的办学内涵,以教学教研为抓手,不断提升教师的素养和管理的效率,因陋就简办好教育。
(一)现场教研,优化环境
作为教研活动的重点之一,幼儿园组织开展“环境创设”现场专题教研活动,由园领导小组和年级组以及班主任共同组成专项教研团队,深入每个班级,对各班班级环境创设进行全面详细地分析评估,对各班存在的亮点设计及时肯定,对于不足之处现场与班主任开展即时研讨,共谋改进。
在此基础上,针对调研反馈结果,教研组定期再进行二次调研,通过这样的循环,达到螺旋式提升,从而在该园目前硬件相对简陋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发掘潜力,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生活、游戏、学习环境,努力实现“环境育人”的理念。同时,开展类似的现场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也能够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启发和学习与反思。
(二)研评结合,多元提升
幼儿园以“研评结合”的形式进行教研活动,老师们以班级为单位,围绕“在自然中学习”等某一专题作展示研评,即在前一个班级老师分享案例教学活动后,由后面一个班级老师点评,点评老师根据儿童发展、资源利用、互动支持等方面给出个别化、多元性建议。研讨中,教师们围绕活动缘起、幼儿参与情况,分析解读幼儿行为、教师支持策略等,对活动的开展进行深入挖掘、剖析。
这样的活动充分利用了身边的资源,能够让教师们蹲下身聆听孩子的声音,追随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成为积极的学习者,鼓励孩子主动观察,教师也和孩子们一起在学习中共同提升。
(三)混龄互动,教学相长
幼儿园聚焦晨间运动游戏,开展“混龄区域运动适宜性”教研活动。活动开始时,先通过对该园混龄十三五课题《幼儿发展适宜性混龄游戏活动方案研究》核心概念的界定,帮助教师对该课题加深理解,然后进行研讨,活动结合多个问题展开,例如:问题一:调整后的混龄区域运动模式实施中有什么困惑?问题二:如何在计划和评价环节更多的体现幼儿的主动性?研讨中总结了许多方法,其中一点深受大家的认可——增设区域运动的游戏性和情境性,激发幼儿参与活动,设计幼儿活动计划与评价记录表,让幼儿有更多主动参与活动的机会,体现以幼儿为主的教育理念。
幼儿园晨间体育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教研,促进了老师们对晨间混龄区域运动活动的更全面的认识,提高组织和实施的能力与效率,从而有效地组织开展晨间体育游戏,也有助于更好帮助孩子们愉快地投身活动之中,在与混龄同伴的互帮、互助、互动中,感受运动的快乐,练就强健的体魄。
(四)率先垂范,同心架构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应当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有计划地锻炼幼儿机体,增强身体的适应和抵抗能力。”为提高户外区域运动质量,幼儿园开展“让材料活起来——基于幼儿运动关键经验的适宜性区域运动材料”专题教研。
活动由副园长主持,全体教师共同参加。教研分为三个流程。首先由园长为全园教师作题为《基于幼儿运动关键经验的幼儿园体育活动实践》的讲座,帮助老师们梳理幼儿园体育活动实施的路径,以及相关的组织模式。接着副园长带领老师们以幼儿“走跑跳”的进阶经验为例,通过分组研讨,现场选择适宜的运动材料并设计玩法。经过热烈的研讨,每个小组都设计出自己满意的玩法示意图,并轮流接受其他小组的“验证”。活动最后,教师们根据自己的设计图来到户外场地进行实地摆放,并亲身体验游戏内容。
在活动中老师们达成共识:材料的投放要与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特点、兴趣爱好、发展水平相适宜,能引发幼儿高效的活动、积极的发展;要考虑适龄、有趣、有挑战性、成功感的材料,从而激发幼儿参加的热情,增强游戏的趣味性。”
(五)一日生活,皆如教材
为了贯彻《3-6岁儿童学习于发展指南》精神,践行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幼儿园开展“点心环节”等生活专项教研。
老师们先再次学习课程游戏化第一步支架中的支架4:尝试一餐两点由儿童自主完成。各班教师针对支架4的内容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并结合实践提出困惑和反思。教研过程中,各班教师都能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进行点心环节的班本化创设和调整,体现“自由、自主、创新、愉悦”的课程化游戏精神。之后,教师们在会议室展开又一次深入研讨与反思,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问题1——幼儿就餐卫生习惯的培养;问题2——自主点心规则如何凸显年龄特点;问题3——点心记录的价值分析。
点心环节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基本环节之一,它对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此次专项教研活动帮助教师梳理了自主点心环节所蕴含的重要价值,引导教师为幼儿自主点心环节提供有效支持,最大限度满足幼儿在点心环节中的兴趣与需要。此类教研活动也对幼儿园全面提升保教质量,稳步推进课程游戏化,开发园本化课程有着重要意义。
(六)课程审议,儿童为本
按照开学初制定的教研活动计划,该园大班级部的老师们开展期初“课程审议”活动。大班年级组长师首先向大家说明本次审议的目的及重点环节的调整。活动中老师们积极参与,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需要、经验水平出发,研儿童、研内容、研资源,结合《指南》,对主题课程进行了初步的脉络梳理,确定主题教学内容、环境创设、游戏材料投放以及各功能室计划,初步形成了主题思维脉络图。最后老师们也一致认为:课程审议要站在孩子的视角去了解、去思考、去审视,去发现、去调整。
“课程审议”是有效实施幼儿园课程的必要保障,可以促进幼儿园课程的不断优化,改善课程实施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体现“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思想,提升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执行和创生能力,这样的课程审议过程也是教师思维碰撞、相互学习的过程,老师们通过讨论和交流,对主题活动会有新的思考,有助于老师们确立基于幼儿年龄特点、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的园本化主题活动。
发掘自身的办学内涵,因陋就简办好教育,不仅对搬迁过渡阶段的稻香实幼很重要,对一些办园条件相对一般的普通民办园所也有借鉴意义,即便是设施设备完善甚至优良的园所,也需要高度重视和不断提升自身办学的内涵,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