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督学看学校
滨湖:一体两翼 护能启航
2025-01-24 作者: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办学理念、育人愿景的载体和教育实践的平台。为努力让特需学生都能享受高质量的特殊教育,无锡市滨湖区教育康复中心基于教康一体理念,从特需学生康复需求和生活力现状出发,优化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内涵,围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三学段,形成“一体两翼”(一体:教康一体;两翼:国家规定的基础性课程与校本特色的选择性课程)生活力课程体系,真正做到“课程提质,兼爱育人”,促进特需学生的全面发展。

聚焦“一体”,厚植融合理念

基于学校实际与学生发展需求,中心提出教康一体课程理念。教康一体是为特需学生提供康复与教育的综合服务理念和模式,体现为教育与康复的有机融合,即教育中有康复,在康复中教育,两者发挥合力效应,共同作用于教育对象,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特需类别的学生学习与发展需求,促进其更适切、更优化发展。为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教康融合”的内涵与价值,组织专题培训、教学研讨、案例分享等一系列活动,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贯彻“教康融合”的理念,将特殊教育与康复训练紧密结合。教师不仅要关注特殊需求学生的知识学习与技能提升,更要重视其身心健康发展与适应能力的培养,灵活运用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同时,融入康复训练的元素,确保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实现身心的全面成长。

聚力“两翼”,构建课程体系

围绕生活力培植,以特需学生发展轨迹为基本出发点,选取特需学生在当前及未来生活中需要掌握的健康安全、居家生活、社区生活、学业能力、职业准备等方面的基本生活力,按照“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三阶段,优化生活力课程架构、内容,培植特殊学生生活力。学前教育课程,体现康教结合。抓住特殊学生康复黄金期,围绕“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领域,校本开发认知、自理等基础性课程;配置校本特色的选择性课程,如增进生理机能的康复课程,激发个性潜能的拓展课程,提升生活力的实践课程。义务教育课程,推进教康一体。注重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紧扣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等国家规定课程,构建基础性课程;校本设置康复、拓展、实践等选择性课程,以满足学生个体康复、多元发展的不同需要。职业教育课程,强化知行并重。依据滨湖区域社会产业发展,充分考虑特殊学生就业选择,形成“基础文化知识、职业道德与规范、职业技能训练”等校本化基础性课程;结合特殊学生特点,增置拓展课程、实践课程等选择性课程,提升其就业能力,促使其融入社会。

聚心“实践”,深耕课程教学

“一体两翼”生活力课程,针对特需障学生各年龄段对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的需求侧重,为每位学生提供基础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形成可供个性选择的课程菜单。基础性课程,呈现层级递增。学前教育通过五大领域的主题教育课程,探索特需儿童自理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围绕“三生”课程,明确各级目标。教学设计中,平衡班级共性与学生个性目标,结合分层练习与个别指导,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尝试跨学科协同教学,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职业教育阶段,实施园艺、手工等技能培训,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同时,引入家政服务、餐饮会务等课程,为特殊学生提供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选择性课程,突出学科融合。推进选择性康复课程,针对特需学生康复黄金期多元化、差异性康复需求,落实精准康复。推进选择性拓展课程,挖掘学生特殊才能,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坚持将“面向全体”的兴趣课程和“一对一定制”的特长课程进行紧密结合,以实现个性育能的社团活动,深入推进选择性拓展课程,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推进综合实践课程,融通学科知识,打通育人空间,根据特需学生的成长需要、生活经验和兴趣能力,坚持从日常生活入手,从校园环境入手,加强学生与校园、与生活的多学科融合。

聚势“内外”,广拓育人空间

在“一体两翼”生活力课程实施过程中,中心始终以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为抓手,积极构建生活化的情境及空间场域,引导特需学生将生活知识与技能融入其中,培养特需学生的生活之能。优化校内资源。中心以“兼爱”思想为引领,以打造温馨和谐、健康多彩、人性安全的校园环境文化为目标,构建十大特色景观,在保留校园风貌的基础之上,对教学楼标识、学校办学目标、运动跑道等分别进行物化亮标设计,更新专用教室,配置惠山泥人、客房服务、餐饮服务等职业技能实训室,优化校园花果树种植、情境模拟、运动保健、益智游艺四大区域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具生活化、趣味性、可实操的学习实践场所。拓展校外空间。对接社区、医院、超市、酒店、银行、公交公司、工厂等爱心助残单位,建立社会生活实践基地和企业实训基地。汇聚各方力量,形成了一支特教专家、医生、康复师、其他行业领域专业人才、社会爱心志愿者、家长志愿者等在内的多元服务团队,协助开展社区参观、超市购物、公交体验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多彩的实践活动,增强了特需学生的生活适应和社会交往能力。

聚思“评价”,促进学生成长

督导中发现:在“一体两翼”生活力课程评价中,中心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为原则,依据“学前、义务、职业”不同阶段学生的能力发展需求,建立“分层分类”评估体系,分阶段开展特需学生发展评估、课程本位评估及职业能力评估,精准定位学习起点。学前教育阶段采用中国残联编制的《孤独症儿童发展评估量表》与ALSO评估系统,进行学龄前特需儿童的发展评估。义务教育段通过细化国家课程标准的目标与内容,自主开发学科教育康复评价工具,建立全面、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设计符合特需障学生的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等课程本位评估手册、课时测评手册,开展学生学业能力课前、课中及课后评估。职业教育段开展职业能力评估,依据人社部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采用“残疾人职业能力物理测评系统”,对特需学生身体功能、职业潜能、社会适应性及就业建议,进行全面的检测与评估,从而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中心“一体两翼”生活力课程体系从构建到实施,为特需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驾护航,近年来,中心学生共计17人次获美术类作品评选一、二等奖,《美丽的孔雀》在“共享芬芳 共筑美好”中国人保杯寻找最亮的星全国书画摄影巡展中获三等奖,19人次在市级特奥会比赛中获一、二、三等奖,许渊皓同学获无锡市滨湖区残疾人自强模范称号;蔡宇昂同学的美术作品《生命星球》现代特殊教育杂志发表。

未来,中心将持续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汇聚社会各界力量,以创新为笔,以爱心为墨,描绘出更绚丽的特殊教育蓝图,让每一位特需学生都能绽放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在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