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来到无锡工作安家。解决好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入学问题,是提高教育公共资源均等化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
每年,无锡市教育局会通过各种渠道发布当年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政策,让公众了解细则,让学校明确职责,确保每一位符合条件的学龄孩子及时入学。但是,每年总会听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的不同声音。
【案例描述】
2023年6月中旬,学期临近结束,我接到了一个陌生来电,“顾督学,您好!我有事要咨询您。”声音很小,有些忐忑。
这是一位姓刘的女士,她刚孤身一人从外地来锡工作,儿子目前在老家上小学六年级,即将毕业,面临小升初在哪里上的问题。刘妈妈来电主要想咨询儿子小升初转学到无锡的事情。
之前通过多方了解无锡市外来人员子女入学政策,刘妈妈打听到了儿子可转入的公办初中,并在网上找到了该校的招生电话,可是打了几次电话都没联系上该校相关负责人。于是,她通过学校门口公示的挂牌责任督学信息联系上了我这个督学。
电话中,刘妈妈说她不但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还要解决租房、孩子上学问题等一系列安家事宜,特别是儿子的学校落实是她急需要解决的心头大事。言谈间,我能感受到这位妈妈的焦虑和不安。
我首先安抚了刘妈妈的情绪,和她说明学校老师工作繁忙,工作性质决定他们不能随时守着电话,请她理解,并表示只要符合政策,学校一定会接收的。然后,我详细询问了孩子的情况以及他们为转学准备的材料,并表示会及时帮她联系该学校相关负责人,让她放心。
随后,我立刻向区教育局基教科确认了今年的相关政策,做到心中有数。紧接着,我联系了该校的校长和教务主任,说明了家长的担心和困难,希望学校能关注此事,主动联系下刘妈妈。
校方非常重视,感谢我的提醒,也给了我明确的答复,表示会及时联系刘妈妈,让她耐心等候通知。
中考结束后,各校转学登记通知陆续公示,我又再次主动电话联系刘妈妈,提醒她按照学校通知做好准备,刘妈妈连声道谢。
交谈中,刘妈妈向我敞开心扉,我了解到这个家庭更详细的信息,夫妻两地工作,有两个孩子,即将分别升入初中一年级和小学一年级。我从家庭教育中父亲母亲承担不同角色的角度、孩子青春期有可能出现心理生理变化的角度给了刘妈妈一些新的建议。
在7月初,我又主动电话刘妈妈,提醒她注意面交材料审核的时间节点。几次交谈,刘妈妈把我当成了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遇到问题会时常电话我。
【案例分析】
对于繁杂忙碌的学校而言,转学也许是一件小事,但是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尤其是对于外来务工人员而言,这关系到孩子的未来和家庭的稳定。另一方面,解决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也有助于树立良好的无锡形象。
作为督学,在帮助刘妈妈解决儿子转学的整个过程中,我是按照这样的步骤来处理的。
首先是耐心倾听诉求。让求助人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诉求,让她感受到被重视和尊重,同时我也在刘妈妈的叙述中了解具体情况,为自己下一步解决问题搜集第一手资料。
第二是全面了解政策。通过自己查阅相关文件、咨询区教育局基教科、联系学校相关处室等途径,我对转学相关政策进行全方位了解,可以给刘妈妈更精准的指导。
第三,积极联络沟通。了解求助人刘妈妈的诉求和相关政策法规之后,我主动联系学校说明情况,让学校知晓和关注此事,同时也将学校的工作流程告知刘妈妈,并在关键时间节点提前通知刘妈妈,消除她的担心和焦虑。
【案例反思】
一个陌生来电,是外地来锡人员对督学的求助,更是对一座城市政府公信力和教育公平的小小考验。作为责任督学,真诚待人,和责任区学校一起,把党和国家的政策落实下去,把政府的关爱传递出去,我感受到内心的愉悦。
责任督学,这个称呼是一份信任,一份认可,更是一份责任和一份嘱托。在督导的过程中,我接触最多的是人,有学校的领导、教师,也有学校保安、家长、志愿者,他们都在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付出努力和保驾护航,他们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全社会对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关爱,也激励着我将这份温暖投入到责任督学工作中来。
我将带着内心对教育的挚爱,做好督导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不辱使命,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