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4月25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同中国人民大学师生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
无锡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员工高度关注,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收听收看。大家表示,要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范良(无锡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内涵丰富、立意深远,为我们高标准开展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教育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将始终立足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统筹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落实好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综合改革等各项重点任务,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杨建新(无锡学院党委书记 )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大学为大”的真谛,指明了锻造优秀青年的成才方向和规律。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把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不懈追求和目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以系统化思维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以特色化发展找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向,以专家化要求引导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要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引导广大青年学子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朱爱胜(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我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新时代青年的关心、关爱之情。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明确了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的办学方针,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武装,严爱相济、润己泽人的人民教师队伍建设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先决条件,为办好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指明了道路,提供了遵循。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党建引领,以“尚德精技”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新模式,强化价值引领,以师德为先打造一流教师队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创建无锡职业技术大学。
夏敏(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党委书记)
教师要做一个理想主义者,做机会创造者,做幸福 “领路人”。学校要用“形象树起来,身心动起来,课堂活起来,专业强起来,精神亮起来”的教师文化塑造教师队伍,塑造“教师成长共同体”,让青年教师们真正做到“站稳育人讲台,体验生命之美”。
周宏燕(无锡市江南中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作为一所以“爱国勇毅”为校训的优质学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是每一位江南中学教师的使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将激励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涵养德性、精进专业,用自己的爱与责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培养能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叶映峰(无锡市东林中学校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和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都强调了办好思政课意义深远。东林中学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将继续强化顶层规划管理,让学科“各自为政”走向组织协同,推进学科融合思政育人课程建设,建设好指向家国情怀培育的“东林”思政课程群。同时,深入推进无锡市品格提升工程“播下家国情怀的种子——东林少年‘读校’行”,在每一名学生心中播下家国情怀的种子,增强政治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
张明霞(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党委书记、校长)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我们备受鼓舞。锡师附小研究乐学教育近四十年,乐学教育的研究完成了三部曲:“沃”的乐学课程、“暖”的乐学课堂、“润”的乐学环境,形成了指向培养完整儿童的乐学教学实践体系。学校将不断研究、持续探索,为小学教育提供典型范式和成功范例,为世界教育提供中国故事、中国话语和中国经验。
荣耀(无锡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 )
无锡市特殊教育学校始终秉承“惠喑”教育理念,以为特殊需要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目标,建立师资成长机制。构成了学前段康复教师、义务段学科教师、职高段专业教师三维一体的师资建设模式,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
唐忠宝(江南大学思政课教师)
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对新时代青年实现价值引领,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既要做“经师”,又要做“人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青年学子喜欢的思政金课,往往能够做到“四讲”。一是讲政治有高度。思政课是政治课,政治性是第一位的,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以及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二是要讲理论有深度。思政课的学理性不仅体现在经典作家的文本著作中,还体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的实践活动中。三是要讲情怀有温度。优秀的思政课教师一定是人格正、有信仰的人生导师,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四是要讲故事有厚度。思政课要想打动人,不能只是枯燥的说教,要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红色故事,以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进民族复兴的故事。
王玉萍(无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我将立足岗位,用心用情讲好每堂思政课,从马克思主义原理和实践的结合上回应“00后”学生的关注热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报国行,争做新时代有为青年。同时,我也要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升自我理论素养和教学科研研究能力,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方式方法,让思政课讲授更接“地气”、更聚“人气”。
杨际东(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
作为思政课青年教师,在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的讲话后,我备受鼓舞。一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更加坚定,二是思政课教学方法更加明确。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教师要用心教,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使思政课真正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
鲍静(无锡市第一中学团委副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期许,深深地激励了我。作为青年教师,又是青年工作者,我将牢记教书育人的初心和使命,始终保持工作标准不降、工作热情不减,锤炼本领,勇于承担各项任务,努力成为一名好教师,成为学生成长的陪伴者。
曹克林(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教师)
面向新时代,奋进新征程。“高质量教师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教师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作为新时代人民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提升教师学科素养,将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等融入到教学,不断走近、引导和塑造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其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德才兼备的未来优秀青年。
周冬梅(无锡市侨谊实验中学教务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的学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有一支优秀教师队伍。”我想,“双减”背景下,学校更应顶层设计,自上而下,以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为抓手,引导教师做好“减”与“增”的博弈,实现教师队伍持续优化。
孔楠(无锡市仓下中学教师)
站在百年奋斗的新起点,展望未来发展的新局面,我会谨遵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人民”。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会不断追寻信仰之光,勇担青春使命,将价值观教育融入生活日常中;不忘教育的初心,坚守在课堂阵地,走出舒适区,开阔视野,积极投身课堂教学变革,探索专业发展道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挖掘学生的科学思维,掌握关键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教育回归本质,促进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用青春作桨、以梦想为帆,带领学生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戴婷(无锡市实验幼儿园办公室主任)
作为一名教师,心中要有大爱,这种大爱既是对家国情怀的传承赓续,也是对每一位儿童的关爱、对职业初心的坚守、对自我专业的精益求精。坚持做有温度的教育者。眼中有儿童,让每一个孩子都发光。坚持做有力度的教育者。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具备深厚的师德修养和专业素养,才能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坚持做有追求的教育者。行路有方向,奋斗有目标,要拥有朝向未来的教育视野,努力用“大爱之心”践行“大师之行”。
余柳锋(江南大学学生)
“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当代青年最好的成绩”,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点出了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作为新时代的共青团员,我们要在担当中历练、在学习中成长。我将牢记作为一名高校学子的责任与担当,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弘扬学科优势、树立报国之志,建设新时代、展现新作为,不负青春之约。
雷庆子(江南大学学生)
新时代造就新青年,新青年开拓新征程。作为在校研究生,我必将以奋斗为桨、创新为帆,在科研学习中乘风破浪,发光发热,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不负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期待,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挥洒我们的青春汗水,将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大地上。
李毓(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
作为一名高职工科生,我从入学起就被“大国工匠”们的精神激励,被他们精益求精、不断超越的品质感染,我会努力在专业学习和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有所建树,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于正轩(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
作为一名青马学员,一名新时代大学生,要扶正心态,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真真切切地开展实践,在工作与实践中积极地向党和国家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