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趟美的旅程,生命在审美中唤醒灵性,学校在浸润中生发活力。无锡市蠡园中心小学在“美,让人人适性发展”的教育理念下,独树一帜,以篆刻文化为切入点,以中华优秀文化精神为内核,24年来传承不息,致力于搭建一个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美育平台。
深挖篆刻文化,建设课程体系
现代学校美育不应只是侧重文艺的“小美育”,而是全方位着力于学生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要求的“大美育”。为此,学校遵循美育特点,融入时代要求,以篆刻特色课程为萌发点,关注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的融合,挖掘品德美、社会美、科学美、健康美、勤劳美、自然美等丰富美育资源,建构了学校“大美育”育人体系。以美育浸润学生,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学生身心更加愉悦,活力更加彰显,人格更加健全。
小小的西园印社经过不断发展、创新、壮大,已成为集书、画、文于一体,融艺、知、德、体、劳为一脉的美育浸润行动。在多年孜孜以求的探索实践中,学校构建了“志美134课程”体系,形成了三个课程类型、四种课程形态,提高学校美育发展的整体水平。
整合美育资源,建构校本课程
2004年起,学校以篆刻教育为起点,不断完善课程理念,美术组的教师们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发了篆刻校本课程,融入到每个学期的美术课中,并与国家课程相结合,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体验篆刻,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时代学校美育应该注重学科知识技能传授转向重视面向现实生活的审美,为此学校一方面挖掘学科中的审美元素与形式,增强学生对学科之美的认识,体验创作实践,另一方面也通过促进美育和其他学科的融合,开展丰富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发展其创造性思维,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学校依托市课程基地项目“志美篆刻文化课程基地建设”的实践研究,促进学科融合,挖掘不同学科蕴含的丰富美育资源,完善了篆刻与国家课程、地方文化、传统节气、信息技术等相融合的路径,推动了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学习。
“人人会拿篆刻刀,个个金石显创意”是学校特色。篆刻特色课程在学校教育者们的共同努力下,探索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路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氛围,更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平台,树立了“西园印社”篆刻美育品牌。在不断优化、升级的路上,还得到了诸多篆刻专家们的悉心指导:西泠印社执行社长刘江、中国美术学院陈大中教授等,他们的加入,极大提高了师生们的篆刻水准,也打开了通往校外的艺术之门,使篆刻不再局限于一桌、一室、一社、一校,走向了更广阔丰富的天地。
精耕社团建设,赋能儿童成长
学校注重加强艺术特长学生一体化选拔和培养,在每周三下午开设校级社团活动。为了更好地传承印学精华,提升西园印社活动品质,学校统筹各个学段,尊重学生成长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分层设计社团活动,阶梯式地加强个别指导,鼓励各阶段学生发展,并定期开展校园文化艺术展演活动,展示社团的作品,保障社团质量,激发学生艺术学习的内驱力。同时,联合无锡市博物院、美术馆等艺术教育实践基地,为学校提供着强有力的后援团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篆刻社团的管理模式与经验带动了书法、国画、民乐、舞蹈、合唱等其它社团的发展,建构了审美化境脉学习模式。
营造育人环境,创设学习空间
学校追求美学视域下的全景育人,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审美化篆刻空间,从校园景观到教师布置、从篆刻文化广场到少儿篆刻研究院、从整体到细节,由内而外的散发出美感,让空间转化为土壤,让学习在时时、处处、人人发生,与真实世界相连接,把美育融入校园生活全方位。每一天空间在变化,人也在变化,空间在成长,人也在成长,在美的浸润中师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相互交融,美美与共。
教师素养提升,强化队伍培养
学校配齐美育教师,以美育浸润教师,美术团队每学期参与专长培训,每月上邀约课展示教研成果,每周进行组内教研,把课程质量的根基牢牢地生长到地下。同时,学校通过校园文化系列活动强化各学科教师的美育意识和美育素养,广泛开展面向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专题培训和面向艺术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发挥教师职业的美育功能,提升全员美育意识和美育素养,塑造人格魅力,涵养美育情怀。
多年来,蠡园学子与金石为伴,乐在其中,采撷着累累硕果,全国优秀红领巾小社团、省中小学艺术展演一等奖、市篆刻课程基地、市少先队品牌项目、市特色校本课程都是我们引以为傲的荣誉,数百人次的作品参展参赛,上千名社员创作体验。篆刻文化带动了整个学校的特色发展,学校逐渐走上了一条由“西园印社”篆刻育人到学校整体“志美”课程育人之路。与此同时,学校依托西园印社,与省内外多所学校、单位开展合作,形成辐射示范效应。
俯瞰一方蠡园山水,领略一带吴风魅力。方寸之间,气象万干。蠡园中心小学的师生们因石结缘,与美相伴。期待学校始终把握篆刻这一切入点,以大美育的观念浸润师生,引领他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作者系滨湖区责任督学 庄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