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督学看学校
梁溪:十年坚持,传承锡绣文化
2024-01-22 作者:徐向群

九月的一天下午,我们倆一起去无锡市芦庄第二小学督导。在新整修的操场一侧,看到一条崭新的长廊。张校长骄傲地介绍说:“这是暑假期间新装修的锡绣长廊。20133月,我校正式引进锡绣这一“非遗”项目,并成为无锡市薛福成管理中心锡绣工作室的实践基地。至今已有十年。”

我们看到长廊的墙上挂着不少关于锡绣的介绍和学生作品展示,中间摆着两排桌椅,每张桌子上都有一盏台灯。张校长说:“这是学生练习刺绣时需要用到的护眼灯。”再往里走,可以看到绷架等各种锡绣工具一应俱全。

在我俩眼里如此陌生的“锡绣”,是如何在这所小学校里生长了十年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到教导处倪汉君主任的办公室。通过一番交谈,终于解开谜团。

一开始,学校的锡绣传承活动受到了无锡市薛福成故居锡绣工作室的鼎力支持。他们派出两位市级锡绣传承人每周来校指导。

学校成立女红委员会,培训锡绣指导老师。

锡绣要在校内推广,需要更多老师的参与。于是,学校成立了女红研习会,在大师手把手地指导下,专门学习研究锡绣技能,这支教师团队用自己爱美的心灵带动了全校学生的审美观,她们成了实施锡绣课程的排头兵和实践者,引领着孩子们在非遗传承活动中不断探索进取。

编写《吴地瑰宝 千年绝技——走进锡绣》校本教材。为了方便更多学生学习并参与到锡绣活动中来,学校在大师的指导下着手编写校本课程,拍摄了操作指导视频。使得锡绣知识、技能的传承从口口相传落实到了书面文字,教起来更加规范,传承范围也更加广泛。我们随手翻阅了一下,发现这套锡绣校本教材编写合理,涵盖了锡绣的历史以及操作时的各种针法。

此后,学校以校本教材为基础,设置了锡绣校本课程,它是从学生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通过与美术、劳技、信息技术等课程的融合,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锡绣技能。学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利用搜图引擎、图片处理、打印样稿;也可以运用美术知识对绣品进行整体审美、局部构图、绘制样稿;还可以利用劳技课学到的本领进行裁剪、粘贴、缝纫等等,最终完成新作品。

创建“千丝万缕”锡绣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锡绣活动。最初,锡绣传承工作由谈晓群老师负责,她在各班挑选心灵手巧的孩子组成锡绣社团,在薛福成故居锡绣工作室胡晔新、邵敏两位大师的指导下,学习刺绣技能。后来,随着学校的锡绣活动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加大了资金投入,于是给每个学生配备了一套锡绣基本工具。

本学期,锡绣课程分两个层面推进。一是全员参与,即二到六年级学生利用周五第一时段的课后服务时间,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整班开展刺绣练习。锡绣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小绣娘、小绣郎脱颖而出,可以不断壮大学校社团的队伍。二是培养社团精英,学校每周五下午社团活动时间,由两位非遗传承人指导社团的学生进行锡绣练习与创作。制作绣品很费时间,孩子们便把它带回家,利用周末等课余时间完成。

十年的时光,孩子们一针一线学绣技,用千丝万缕编织美好的童年生活。一招一式,一张一弛,循环往复,绣出他们对传统艺术的传承。方寸之间,尽显乾坤,在长年累月的坚持和努力中,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与自信。2014年,锡绣社团被评为区十佳优秀社团。2018年,“千丝万缕”锡绣研究所被评为无锡市红领巾小事业。

锡绣——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少人问津的老手艺,到学生也能学,也能绣,而且传承的内容也在不断创新,还真是不易。锡绣校本课程不只是让学生习得锡绣技法,还能促进学生对非遗文化的感悟,丰富实践经验,磨练学生意志,提高审美情趣,提升学生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几年来,芦庄二小培养了上百位小绣娘、小绣郎,锡绣在这些新市民子女的心中逐渐长出了乡根,他们心中洋溢着对无锡这个第二故乡的热爱。

张校长说:“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做好做精锡绣校本课程,同时我们还将尝试向校外推广,让更多的孩子接触锡绣,体验非遗文化,让锡绣在芦二生根发芽开花,并不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