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督学看学校
江阴:督学看学校:让每一个生命尽情舒展
2023-09-01 作者:任飞龙 于新斌

【案例回放】

去年国庆假期结束后,初一有一位女生小A便不再愿意来学校,表现出明显的厌学情绪。小A成绩比较落后,跟不上班级学习进程。小A认为自己在课堂上听不懂,再怎么学也没有用。小A性格偏内敛,平常不怎么愿意与老师、同学交流,常常是独自坐在座位上,即使同学主动找她,她也很少讲话。

家庭背景:

5岁时,父母离异,由爸爸抚养,妈妈每年两三次接她团聚,平常不怎么联系。小A一直有个想法:“妈妈不要我,不关心我,为什么要生下我。”

小学时,爸爸再婚,生了一个弟弟,小A与继母的关系处于不冷不热状态,既没有什么大的冲突,也不亲昵,继母平常也会接小A上下学。

自从小A的亲生父母离异后,奶奶觉得小A很可怜,对小A十分溺爱。每当小A不愿意下楼吃饭时,奶奶都会把饭菜端到楼上给小A吃,家务活也很少让小A干。

学校心育团队教师干预措施:

班主任考虑到小A体育成绩不错,邀请小A报名参加学校运动会。小A返回学校,虽然人来了,但是对参加运动会兴致不高,班主任推荐小A与学校心理专职老师沟通交流,通过绘画表达了内心的孤独无助。

运动会结束后,小A仍旧不愿意来学校,父母带着小A到医院做了韦氏智力测验和抑郁情绪评估,检验结果为智力缺损和轻度抑郁。

班主任和心理老师一起到小A家家访,深入了解小A的成长环境,表达了对小A的关心重视。

家校共同协商解决策略:

学校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出面去接小A,小A这才愿意回到学校,但是拒绝进入班级。小A对学校心理老师还是比较信任的,愿意与心理老师沟通。班主任意识到小A来到学校是一个难得的契机,发动任课老师和班级4名平时相对要好同学的力量表达对小A的关怀。小A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热情,在同学的陪伴下才愿意走进了教室。

根据小A反馈她嫌待在学校的时间太长,班主任与家长协商好,小A不再在放学后参加延时服务,可以提前回家;针对小A反映出学习上的受挫感,班主任与任课老师私下沟通小A的情况,目前暂时根据她的实际适当降低对其在学习上的要求,以减轻压力。

在父母、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帮助关爱下,小A正慢慢回归,参与并融入正常的班级生活。从小A最弱的数学学习入手,班主任正在尝试指导组建班内帮教学习小组-----

 

    上述故事是我与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心育教师团队访谈中听到的。通过对这个案例的梳理,笔者一方面是想对南闸实验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做出的努力、成效进行校本解读以分享经验;另一方面旨在以斑窥豹对当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进行反思:面对现实中真实存在的部分心理特殊孩子,学校、教师、家长乃至社会能做些什么、该做些什么?

【经验分享】

走进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行政楼顶上“让每一个生命尽情舒展”几个鎏金大字分外引入注目,这是学校对社会、家长、学生的庄重承诺,彰显着“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终身发展提供最合适教育”的办学理念!近年来学校以“三全育人”理念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组建了名师引领的校本心育教师团队,形成了心理健康“大主体”“全阶段”“全体系”的心育大格局,为顺应新时代教育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先后获评江苏省首批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优秀结项学校、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无锡市第一批新优质学校、江阴市高品质示范学校培育单位;2021年学校健康课程的实践研究成功申报为江苏省中小学校课程基地与文化项目。今年学校又被教育部确认为全国健康学校培育单位。

以全员育人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大主体”

“全员”包含了教育主体范围的广泛化意蕴,是对“三全育人”中能动要素的扩大化要求,是实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基础和保障。

一是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全员育人工作体系。学校加强顶层设计,成立了由书记校长牵头的校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统一部署,调动全体党政干部、教职员工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形成“党支部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建、部门各负其责、上下贯通一致”的全员化心理健康教育大格局。

二是全面梳理心理育人要素,确保全员育心使命共担当。按照“全员”的内涵和要素构成,从社会、学校、家庭、朋辈伙伴群体等环境中挖掘育人主体,科学制定心育职责承载方案,有机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外系统、中系统和微系统”。

三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依托学校政教处心理健康咨询室,按照教职员工与学生接触的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分类开展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以培促建、以培聚力。面向班主任开展团体辅导、谈心谈话等专业团队建设,促使德育与心育同向同行、共同发展;面向各科教师开展“发展心理学”和“心理危机干预”等知识普及,推进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自身心理素质的提升相互融合、相互促进;面向后勤教工开展“心理危机识别”专业知识培训,织密织牢学校心理危机防控网。学校建有德育无锡市殷余忠名师工作室,心育教师团队在名师示范引领下,扎实开展校本研究,同心同行,引领学生“向阳成长”。

以全过程育人贯通心理健康教育“全阶段”

全过程育人体现了“三全育人”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要求,界定了“三全育人”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整体性边界,确保“三全育人”在符合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实现“教”与“育”、“管”与“育”、“服”与“育”的融合贯通,推动了教育点线面的体系递进。

一是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渠道的全过程化。学校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规律和面对的不同任务,有针对性地开设“新生入学适应”“人际交往”“青春期烦恼”“毕业期焦虑”等心理健康课程,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贴近学生所需、解决学生所惑,引领学生“向阳成长”。

二是设计“彼此交融、互相支撑、共同升华”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覆盖学生培养全过程。实现彼此交融,重点围绕“德”的树立、“育”的方式、“心”的浸润,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品社品生等思政课程及各学科课程协同发展、彼此融合。重点紧盯“人”的价值目标,将挖掘各课程的心理教育元素与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统筹起来,推动学生的社会性功能与个体性功能共同提升。

三是构建即时多元差异化积极心理发展评价机制,贯穿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全过程。学生人手一本成长日志,每天自评,每周家长老师点评,每月小组互评、班级总评。班级创设点赞榜,每月有更新。校园创设“星最榜”展示近期校园师生中的卓越之星,在校园文化、班级文化中努力营造向善向上的积极心理场。

以全方位育人浸润心理健康教育“全体系”

全方位育人不仅体现了“三全育人”对于载体融合和创新的要求,更是对全员和全过程育人视域的补充和拓展,使“三全育人”的内涵更加丰富,为“三全育人”提供了导向和场域,营造立体化、系统化、丰富化的育人氛围。

一是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紧扣“让每一个生命尽情舒展”的办学理念,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为内核的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互动性强、渗透性深、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等属性,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入校园文化各项主题教育活动。

二是用好新媒体,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新时空。积极探索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转化为图片、视频、音乐、绘本等网络中容易传播的形态,通过校园网、班级家长微信群等进行推广,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助力学生“五育融合”,健康成长。

三是学校、家庭、社区联动构建新时代学校心育大场域。通过家长学校培训、光明书房学习增强广大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更好关注孩子“向阳成长”;积极利用街道文明实践所、敬老院、狮山湖劳动实践基地阵地,每年组织系列亲子活动,提升家校共育成效。(作者系江阴市责任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