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惠山区诚明华府实验幼儿园在发展过程中认识到环境不再是“绿化”“美化”“儿童化”等外在的装饰,而是教师在幼儿活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为幼儿发展需要提供所需的材料与支持,从而使幼儿在各类活动中得到身心和谐发展。
●打造整体性大环境
幼儿园公共环境包括户外及室内等开放性的公共区域,这些共同构成幼儿园的整体大环境。创设良好的公共环境,形成具有综合性、整体性的大环境,对于幼儿、家长、教师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让幼儿园环境更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本学期,该园投入60多万元进行设备添置和改造工作。在主题活动《我设计的环境》开展过程中,该园大班组幼儿到幼儿园户外进行场地实地勘察,规划每一个区块可以改造成的游戏区域,讨论改造过程中所需材料。该园的户外场地在幼儿的建议下将大片的灌木丛改成了草坪,在平坦的地面上堆起了小山坡,还将户外场地合理分成了钻爬区、沙水游戏区、平衡区、攀爬区、组合玩具区等,进一步扩大了幼儿的游戏空间,更好地将幼儿的游戏与学习有机整合。在户外学习区,幼儿不仅能借助各种体育器械进行探索性游戏,还能坐在果树林中进行观察、记录。在车类游戏区,幼儿能自主设置游戏环节,分工完成各种小任务。该园始终以幼儿的视角规划、调整户外环境,不断挖掘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力,让户外游戏场地真正成为孩子的乐园。
在实践活动中,该园努力挖掘公共区域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殊价值。为扩展幼儿的游戏空间,该园在每个活动室外均设置了一块游戏区域,同时避免班与班之间材料的重复。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发现邻班的新材料,并能在教师的鼓励下走进邻班的活动区域进行互动游戏,这种方式不仅打破了班级界限,也提高了游戏材料的使用率,减少了教师在设计、制作上的重复劳动。
●创设个性化小环境
精心打造的班级环境是极富个性化的小环境。该园教师在班级环境的创设中将主动权、自主权交给幼儿。在自然角,教师把动植物放在便于幼儿观看、触摸的地方,让幼儿关爱植物,并学会打理自然角。环境创设的内容应刺激幼儿的好奇心,引起幼儿的求知欲,启发幼儿去思考与探索。在《秋天的图画》主题活动中,该园教师尝试和幼儿一起布置活动室环境。教师和幼儿一起将幼儿制作的花生宝宝、树叶袋袋一一挂起来,幼儿们欢呼雀跃“我们的教室太漂亮了”。教师意识到幼儿最喜欢的是自己真正参与设计的环境,教师应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环境的创设,接纳幼儿的艺术表现,引导幼儿体验动手与创造的乐趣。随后,在该园的主题环境中,有幼儿的手工绘画作品,有幼儿收集的图片、物品,有幼儿的观察记录和活动记录,班级“小”环境真正发挥了育人“大”价值。
在不断的探索中,该园尝试改变环境中互不联系的状况,将活动环境建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开展“小蝌蚪找妈妈”语言活动之前,该园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资料,幼儿对青蛙的外形、生活习性有了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上,开展主题绘画“小蝌蚪找妈妈”活动,并在区角活动中和小朋友一起折青蛙,植物角提供用于观察的小蝌蚪。幼儿们在这种整合、有序的环境交互作用下,观察、记忆、表达、分析、判断等能力得到不断发展。
●提升对环境创设的理解
环境作为一个“隐性课程”,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是幼儿发展重要的教育资源。为了更好地开展环境创设工作、凸显幼儿的主体,该园特地邀请祝晓燕老师进行《环境与活动的儿童意义》主题讲座,使教师进一步理解环境创设的作用及其对儿童的意义。教师们在之后创设环境时开始更多思考如何通过环境“说话”,引发情境互动,为课程实施提供辅助,拓展幼儿表现途径。该园为此创设了各种社会性区域,有“茶艺馆”“烧烤店”“照相馆”“花店”等,共同收集材料、制定计划、布置场地,使各班的环境既有特色又温馨和美。同时,该园还利用园本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观摩班级环境布置,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引导教师充分挖掘可利用的资源,巧妙构思、精心布置。该园还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讲座活动促进每一位老师不断提高环境创设的能力。
环境是一个大课堂,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环境也是老师,能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是幼儿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需求不同,教师应根据不同起点的幼儿创设不同的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培养具备聪明才智、良好品德、健康体魄的一代新人,让幼儿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成为自己的主人。
(作者系惠山区责任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