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督学看学校
集思广益巧设计 多元作业促成长
2022-09-23 作者:周源

  “双减”政策强化了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成为实现减负的重要前提,也要求学校必须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作业是教育教学至关重要的一环,具有诊断、巩固和学情分析等功能。“双减”背景下的作业管理,成为教师和家长格外关注的重要话题。作为一线教师,也一直在思考:“双减”要怎么减?怎样才能减了作业而提高了能力?江阴市敔山湾实验学校小学语文备课组进行了创新与实践,设计多元化的作业,让作业变得有意义有趣味,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快乐实践、积极创新的园地。

  ■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动力

  一年级的小萌娃们步入拼音王国。老师们特制“游戏”入门指南,让拼音学习有趣又高效。“小小的手工,大大的智慧!”学生们把课堂上熟知的拼音“宝宝”用彩泥捏,用卡纸剪画,做成字母表情包等各种形式,不仅巩固了拼音字母的音和形,还体会到了无穷的乐趣。拼音“宝宝”也早已不再是一个个抽象符号,而是学生最可爱的好朋友,是帮助学生表达交流的好帮手。动动手,动动脑,寓作业于游戏中,充分增加了作业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年级的学生学完爱国单元,老师们带领学生们开展“走近英雄”系列活动。观看爱国题材的影片,写下观影感受,制作精美的小报,让学生们从课本走向课外,丰富学习活动。

  ■相约五彩童话,引导自主探究

  “双减”就是让教育回归本真,而童话教育是爱的教育、美的教育,是兴趣和创新教育的完美结合。三年级的老师们通过组织学生看童话、画童话、写童话、讲童话,充分启迪少年儿童智慧,激发阅读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构建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显著、影响深远的校园文化,让学生们在充满生命活力和张力的活动中获得知识,激活潜能,给他们一个幸福的童年。

  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语文学习也应该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结合“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要求,四年级的老师们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思维品质,设计了“亲种植,重观察,写日记”的实践性作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通过自主体验种植过程,在体验、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细致、连续的观察,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

  ■阅读经典故事,活动体验乐趣

  丰富的校园生活,使学生们个性特长在这里得到充分发挥,让酷爱故事的他们在课余时间能尽情放飞心中的梦想,勾勒出一幅幅七彩的画卷,为校园生活增添光彩。五年级的学生们阅读《水浒传》,创作了自己喜爱的人物故事思维导图;阅读民间故事,创作了一本本妙趣横生的连环画。故事书成为了他们的朋友,在阅读与创作中孩子们获得了无限乐趣。

  “双减”之下,小学生课后作业量和培训时间大大减少,学生有了更多自己支配的时间,在这一背景下,六年级的老师们和学生们一起研究传统游戏,筛选甚至创造优秀的、有益的、适合本校学生实际行为与年龄特点的传统游戏进行推广。竹节人、车铁环、甩纸炮、跳纸蛙……学生们在活动中体验传统游戏的乐趣,爱上传统游戏,并能主动搜集中国传统游戏的种类及玩法,营造团结互助、谦让他人的良好游戏氛围。

  ■作业管理让作业变得更有趣和高效

  作业设计是作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教育智慧都来自一线教师,发挥全体教师的智慧是做好作业管理的重要路径。

  敔山湾实验学校小学语文备课组的作业减量、提质、增趣行动,让作业变得更有趣和高效。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做强国好少年,学校开展了“忆峥嵘往昔,诵红色经典”革命故事课本剧表演活动。各班在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带领下,立足课本,立足课堂,把课文改编成剧本,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师经常反思,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是否巩固了知识、提升了能力、习得了方法、激发了兴趣、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教师还非常重视作业诊断作用,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诊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掌握学习的情况。采用面批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个性诊断;通过作业,实现更加高效的学习。

  ■作业设计让学生减负,让教师思考

  “双减”给学生做减法,教师就需要做加法,加师德,加责任心,加课程观,加教学智慧,要用心、精心、细心设计作业,提高作业质量。

  摒弃经验型作业,加强学情调研。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摒弃个人经验型做法,对简单的抄写类、计算类、背诵类作业重新审视与改进,加强对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与效能的研究,做充分的学情分析与调研,设计出学生喜欢且有挑战性、有利于知识巩固与实践的作业。

  避免随意化作业,加强年级组统筹。敔山湾实验学校建立了校内作业公示制度,包括年级作业公示和班级作业公示。年级组作业加强横向统筹,利用集体备课时间重点研究作业内容、形式及分层设计,确保作业质量;班级作业加强纵向统筹,语数外三科教师要有沟通、有避让,保证作业总量不超时,作业形式不单调。

  江阴敔山湾实验学校作业的“加减法”折射出对课堂教学本质的探寻,即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的获得规律、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生生命成长的情感体验,符合“双减”背景下教育理念变革的初心。

  (作者系江阴市责任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