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无锡市亭子桥小学张肖红老师根据学校的绿色生态课题,研究本班的“绿色”作业。她在布置语文作业时,根据“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教学目标,充分考虑到中年级语文教学的年段特点,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了一系列涉及“听、说、读、写”各个层面的分层作业。
一本本读书日记本深入童心。张老师发动学生人人建立一本“读书日记本”。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先后制定了教材推荐书目《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和《稻草人》的读书计划,学会把整本书的篇目平均分成若干份,用两周或三周的时间读一本书。其次,引导学生按基本格式写读书日记:写明当天日期、阅读页数和篇目,摘抄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写一句感想,提出“我的疑问”。“疑问”可以是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可以是不明白的情节,也可以是自己的猜测疑惑等。老师坚持每天批阅读书日记本,密切关注学生阅读进展,适时给予个性化指导。再次,班级经常性开展读书日记交流会,每周评选“读书小能手”,表扬不同层次学生的闪光点。
一本本读书采蜜本唤醒童心。读完教材推荐的三本课外书后,学生的阅读进入第二层级的训练——学做采蜜本。首先,引导学生开展摘抄本扉页设计比赛,鼓励学生给自己的摘抄本取个有创意好听的名字,精心绘制有趣好看的扉页画面。其次,引导学生按照基本格式摘抄:写明当天日期、摘记出处,摘抄课内外的好句。有绘画喜好的可以美化花纹图案,有充裕时间时可以多摘抄些内容,有想法时就写写“有感而发”。
一本本思维导图本浸润童心。画思维导图是训练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的有效方法。引导学生从学习画大括号型思维导图起步,逐步尝试画树枝型、条块状、表格图等多种类型的课文内容思维导图。在长期训练中,学生画思维导图的能力稳步提高。同一篇课文内容,学生会画出精彩纷呈的多种思维导图,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一本本循环日记本吐露童心。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的写作交流和互相学习,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在班里开展了“循环日记”活动。全班学生分四大组,每组每天有一人写循环日记本,一个学生每两周轮到一次写日记。学生在承担写作过程中,既练了笔,也欣赏到了本组其他同学的日记,了解了同学的生活与思想,也习得了他人习作的好经验,真是受益匪浅,其乐无穷。老师仔细点评每一篇日记,圈画出好词好句,便于互相学习写得精彩的地方。每当一轮结束,四个大组汇总成绩,日记“优”篇数最多的组获得团体奖,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精神和积极向上的荣誉感,激发起学生对写作更浓厚的兴趣。
结束了张老师的访谈,又访谈了教导主任王辰卿,她说学校提倡各学科围绕“绿色作业设计”展开研究,切实提高日常作业设计质量,用少量、高质的作业帮助学生获得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验,避免出现为弥补课堂教学不足而用大量硬性作业挤占学生休息和自主学习时间的情况。
学校还加强作业管理,研究制定了作业量检查提醒机制、作业量协调机制、作业批改抽查机制,成立作业监管统筹管理小组,由教学副校长担任组长,教导处,学校行政、年级组长、各班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具体通过《学生家庭作业跟踪记载本》《学生课业负担检查情况记载本》《作业考核评价制度》等,对学校的作业进行分级有效管理。学校行政、教导处定期开展作业检查、优秀作业展示、家长学生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加强对作业管理的把控力度;各年级组长做好年级各班各学科作业量的抽查、协调等工作,对作业量超标的班级及时提醒、督促整改;班主任做好班级学科作业的协调工作。同时,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作业设计专题研讨活动,引领教师围绕分层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等实施重点展开研究,及时分享成功经验,推动作业评价的实践探索。
亭子桥小学“绿色”作业的研究犹如春风一样正在吹遍每一位老师,每一位亭小的老师都是胸怀教育情怀的老师,正在“双减”的政策下阔步向前,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系梁溪区责任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