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来了,学校管理者会持什么态度?教师的思想观念能转变吗?“双减”的有关精神能在学校得到有效落实吗?带着这些疑问,9月的一天,我们来到了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第一小学。
研讨会上的思想碰撞
学校会议室里正举行着“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优化作业设计与管理”专题研讨会,“我们这样删减作业,孩子是开心了,但是家长能放心吗?”“学生的作业少了,他们的学习成绩会不会下降?”“做的作业少了,我们老师总感觉心里没底,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啊!”……老师们言语之中传递的更多是一种焦虑,一种忐忑不安。
“作业设计与管理的创新是当前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新任务,在这件事情必须要做的情况下,我们要把精力聚焦到如何做、如何做得更好上面去。”分管教学的胡德运副校长接过话茬。会场气氛一下子变得凝重起来。“减轻作业负担,并不是简单地减少作业量,而是要提高教师作业设计的质量,丰富作业内涵,让作业‘增值’。”胡校长鼓励大家继续发言。
短暂的沉默之后,教学处陈樱红主任率先发言:“学校要统筹学生作业量,管控学生作业完成时间,可以设立“作业统筹簿”,赋予班主任作业删减权。”陈老师的一番话语,仿佛一下子打开了老师们思想的阀门,会场的氛围又顿时热烈起来。有的老师说:“改变语文和英语抄抄写写的单一作业形式,可以采用表演、朗诵等形式,融趣味性和实践性于一体。”有的老师说:“强化作业的分层设计,可以设立‘作业超市’,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作业。”有的老师说:“各个学科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进行作业设计,积累起来最终形成学校的学生作业资源库。”还有的老师建议:“定期举行教师作业设计大赛、学生优秀作业展评等活动,用评价促进作业改革。”
在讨论与交流中,教师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一个个“金点子”不断涌出。
集思广益下的校本行动
10月,当我们再次来到学校督导时,我们发现上次研讨会时形成的一些共识,已经演变为学校教师一个个具体的行动,一场关于“校内作业提质减负”的生动实践正在校园中如火如荼地展开。
“双减”政策在一所学校的落地落实,依靠的是全体教师的力量。教育智慧往往来源于教师群体之中,省锡中实验学校第一小学的管理者们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积极吸纳广大师生参与到管理的各项工作当中。设立“作业统筹簿”,合理控制作业量;建立“作业超市”,提高作业自主性;强化作业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推进学科作业设计,完善作业资源库;举行优秀作业展评,提升作业积极性……
就作业设计而言,省锡中实验学校第一小学的行为准则是:作业布置形式要根据教学要求多元化,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挖掘、实践课本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指导教师根据不同的作业达成目标,从多个维度入手,布置多形式的作业,增进学生的学习体验,以表演、朗诵、制作、实验、实践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并符合认知规律的形式合理呈现,建构游戏式、主题式、合作式、探究式、表达式、体验式等作业类型,用丰富的形式拓展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让学生在多形式的作业中使自己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重新审视“双减”背景下作业的育人功能,积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求解,创新形式,丰富内涵,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省锡中实验学校第一小学实施了有效的校本实践,他们在认真学习、领会“双减”精神的前提下,通过研讨、交流转变教师思想,统一认识,全员参与作业改革实践,实现教学提质增效的目标,切实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
(作者系惠山区责任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