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督导研究
惠山:农村初中圆了省级课程基地梦
2019-01-03 作者:责任督学:殷海良 陈国兴

【案例描述】

长安中学是一所根植于乡土的农村普通初中,我们多次来到学校检查指导,在访谈的过程中,了解到该校曾有一代表性建筑——崇素堂,由清代乡绅、乾隆十七年进士顾光旭题词,乡贤季氏捐助为校舍。同时,长安地区在乡村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延续下来的纺织手工文化基础深厚。学校充分挖掘崇素堂文化,复兴校刊,并命名为《崇素园》,作为学校校本课程的雏形和学校课程建设的记忆名片;学校结合地方特色和中专回流技能教师,组建劳技课程教学团队,开设一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社团,如珠绣、衍纸、烘焙社团等。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初具规模,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家长的认可。

随着区内各校社团活动的大面积兴起,学校如何在现有基础上突破发展瓶颈、获得新的突破就成为学校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案例分析】

社团活动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如果说从没有社团活动到有丰富多样的育人社团是第一阶段的话,那么第二阶段就应该是课程化:一方面丰富多样的育人社团系统化为校本课程;另一方面丰富多样的育人社团与国家课程的融合、对国家课程的优化。第三阶段就应该是社团课程进一步结构化、系统化,成为课程基地、品格项目、前瞻性项目等。

省级课程基地对于这样的一所学校来说,似乎就像是遥远的星辰,可望而不可及。基于长安中学已有的基础,我们因势利导,建议学校积极申报省级劳技课程基地。课程基地是江苏教育的原创。它是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特征,以改进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为重点,以增强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为主线,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效能,发掘潜能特长的综合性教学平台和实践场所。

于是,长安中学把省级课程基地的建设作为校建设高品质初中和学校特色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推手。从项目启动以来,从最初的首批无锡市新优质学校到省级劳技课程基地建设,见证了对学校课程发展的不断认识和提高。

在建设过程中,学校依据我们的建议,分别在初中三个年级开设符合学生兴趣的特色劳技课程。在初一年级家政综合中选择“布制品设计与制作(布艺)”项目,在初二年级的技术初步中选择“木制品设计与制作(木工)”项目和“园艺”项目,在初三年级的技术初步中选择“电子电工”项目等,作为劳技课程供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修。每两周进行一次社团活动,每次活动时间安排两课时。每次课程结束都有月度反馈,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活动情况和调整相应内容。学校在社团活动中还聘请一部分校外地方名人(剪纸艺术家陈静怡等)来校不定期指导学生活动。

随着课程基地建设的推进,该校劳技学科省级课程基地完美通过省教科院中期评估,学生也在劳技创作中受益匪浅。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屡获奖,2018年5月青少年机器人比赛暨物联网创意设计大市级比赛中,顾心远、江煜、陆天宇3位同学的《智能水源小卫士》获初中组一等奖,吴雨轩、代薇薇2位同学的《智能雨棚》获初中组二等奖。

【案例反思】

责任督学不仅要发挥好“监督员、协调员、宣传员、指导员和管理员”身份职能,还要发挥好“换位思考,科学建议,做好学校发展的参谋员”的身份职能。在“劳技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去掉了实践的环节,劳技课的“学会设计、动手操作”初衷就会大大削弱,达不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目标。长安中学为了圆梦,从课程基地建设的六个方面(建设目标、组织建设、资金筹措、基地建设、主要效能、基本经验、情景展望)进行了有序创建。仅仅依托“劳技特色”,围绕劳技课建设课程群。目前,长安中学省级课程基地已初具雏形,围绕基地的各项课程开设和活动规划也陆续的展开。在课程基地建设中,以实践性、实验性、体验性、研究性、科学性的学习对提升学生兴趣的优势开始凸显出来,全体教师接受了全新的教学理念的洗礼。

课程基地要建成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载体和平台。本着国家课程地方化,地方课程校本化的原则,结合课程基地建设实际情况,整合、优化教学资源,研发了多项校本课程,突出课程的丰富性、层次性,充分考虑学生的选择性和适应性,形成科技特色鲜明、教学目的明确的校本课程资源。以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及成长为指向,改变教学空间,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突出实践活动中“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思想,从关注知识学习到关注学力成长,弘扬学生个性,为学生的实践创新开拓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