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永平指出:“课程就在儿童的生活中,就在儿童的行动里,就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需要从儿童、教师和幼儿园现实出发,深入系统构建和落实。无锡市雪浪仙河苑幼儿园紧紧围绕“以课程改革为抓手,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工作目标,积极践行课程游戏化精神,立足儿童生活、生长,通过“向野生活”园本课程的研究和实践,促进幼儿园课程质量的全面提升。
理念引领,架构园本课程新体系
仙河苑幼儿园着力对办园文化和课程架构做了深入的调研和思考。督导中我们看到,幼儿园通过专家多方论证,广泛听取教职员工的心声,形成了“让生活的光芒照亮美好未来”的办园理念,确立了“向野生活”课程定位。“向野生活”是一种理念,其本质上是一种回归,回归到大自然,回归到儿童原来的意义,回归到儿童世界的生活中去。“向野生活”也是一种课程样态,它是“开阔而延展”的,是基于生活、利用自然资源展开的课程活动,是灵动、开放、多元、不确定、具有无限潜能且充满生命张力的。“向野生活”还是一种幼儿学习的路径和方式,能遵循幼儿内在的自然天性与规律,在开放多元的场域中采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实现“具身学习”。
幼儿园将办园理念融入园本课程建设,架构了具有“仙河园”特质的“向野生活”课程表达体系,形成了“向野而生 向美而行”的课程理念,确立了“培养显野性、有趣味、会生活的闪光儿童”的课程目标,架构了基于儿童生活中的在地资源生发的探究性主题活动内容框架,并通过建立全学习美学生态支持体系,沉浸式、情景化、增值性评级体系,推进课程高质量实施。
资源向优,重构课程实施新场景
仙河苑幼儿园根据所处的地理资源、环境、文化传承等,提出了幼儿园空间打造的核心理念——“以自然为师,用课程造景,让园子入心”。在督导现场中,可以看到幼儿园通过打造“一桌、一角、一区、一场”的空间场域,对原有环境打破与重构,拓展“全学习生态美学空间”,使每一个场景艺术化、每一个空间内容化、每一个区域智慧化、每一个角落在地化。围绕空间资源的功能、形态、布局以及审美进行深度开发和美学建构,赋能儿童深度学习,不断实现资源的可持续性探究与环境场域的最大教育功能。
一桌,即“四季桌”,师幼共同收集大自然素材的桌子。它融入实物、名画、光影、微景观等元素,引发儿童的观察、感知、探究,探秘四季万物的变化与自己、与生活的关系。一角,即通过创设“光影楼梯一角”“莫奈花园”“小天井艺术空间”“蒙特利安的格子铺”等多个室内外空间角落,将自然光影、中国传统色、艺术大师、名画名作等元素融入,让每一个空间随着四季生活的变化,呈现不同的视觉艺术美感。一区,通过打造“野色”艺术区、“野声”音乐区、“野戏”表演区等多个涵盖室内外的野小孩游戏区,为幼儿创造一个更自然、开放、充满野趣挑战的空间环境。一场,将野豌豆作为课程物象表达,打造“野豌豆广场”,通过园所文化标识的呈现、定期开展野豌豆艺术展、园本节庆活动等形式,将广场和文化、课程、儿童互为一体,与儿童建立深度联结。
幼儿园环境不仅是幼儿游戏、学习以及生活的空间,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更是课程实施的媒介。幼儿园在创设有温度、可变化、会生长、有生态美学气息的园所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对一种资源、一个空间、一片场域的深度开发,结合一日生活各环节、美学散步、班级项目研究等挖掘多种资源的价值,开展持续性探究,支持儿童与环境的积极互动,努力构建环境与课程的双向联结,让儿童通过与环境、材料、活动的积极对话来学习并获得经验的递进,让仙河园里长满有温度的课程故事。
身体在场,变革课程实施新样态
仙河苑幼儿园积极探索课程实施新样态,让儿童“身体在场”“身体可见”“身体动起来”,注重情感的体验,彰显多感官的参与,强调行动的经历。督导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班级微项目、“四季”园本节庆活动和“七日”野趣活动等途径,幼儿的学习随处自然发生,让幼儿在知行合一、学思并行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新知、增长经验,达成高质量、全方位的成长。
班级微项目:“微项目”活动是班级围绕某个幼儿感兴趣的生活中的小话题,进行深入探究,获得有益经验的活动,是将课程资源转化为幼儿经验的一种重要方法,能够促进幼儿进行深度学习。实践中研究中,班级聚焦园本课程资源,师幼一起发现主题、发表意见、持续研究,生发了“仙河园里的树”“幼儿园里的万能黄”“河坝探秘”“葫芦坡上葫芦迷”等六十多个班级微项目活动。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仅利用大脑参与思考,更是借助于身体感受来建构自己的直接经验,获得经验的深化和拓展。
“四季”园本节庆活动:幼儿园研究四季生活计划,将幼儿的生活与艺术相融,开展“春野”“夏野”“秋野”“冬野”四季园本节庆活动,每期活动结合不同的主题进行。如“春野-野豌豆艺术节”,从开展“艺言艺语、艺述艺美、艺约课堂”三大主题内容到“春园探草、童心童画、草地戏剧、春日游园会、走进大师”等系列主题;“秋野-童野拾秋园本节庆”,从“畅玩秋日里的N场游戏”到“秋里野趣日”,引导幼儿从发现、体验场景资源到利用、改造场景资源,再到拓展、生发具身游戏内容,鼓励幼儿与自然、与生活、与文化对话,不断丰富“向野生活”园本课程内容。
“七日”野趣活动:幼儿园结合日常课程的实施,聚焦“在自然中学习”,定期开展“七日”野趣活动。如五天在园时光开展野探日、野戏日、野艺日、野游日等。两天亲子时光,开展野耢日、野餐日等,幼儿、教师和家长共同“在场”,倾听幼儿的想法,共同选择、设计一日/周/月的活动,融入运动、阅读、艺术、科学探究、美食、劳动等多领域的学习。“七日”野趣活动的开展真正解放幼儿身体,把幼儿的“身体”和 “身体经验”还给幼儿,充分调动幼儿身体的主体参与和活动体验,促使幼儿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教研在场,赋能课程实施新动力
仙河苑幼儿园依托“向野3+N”智慧教研项目,通过“向野课堂”“向野论坛”“向野读库”,积极探索具身学习理念下教师学习模式变革的路径,发扬幼儿园“看见光、靠近光、成为光”的团队建设精神,在共享、共商、共研中,让每一位教师成为主角,赋能教师专业成长,赋能课程有效实施。
现场督导时我们走进向野课堂,看到教师们每学期聚焦教育实践中的问题需要,搭建“课堂研究+主题沙龙”研究平台,鼓励骨干教师课堂展示、青年教师课堂展评,组织全园教师观摩研讨,及时研讨优化。向野论坛,借助幼儿园不同部门、群体,如中心课题组、项目组、年级组等,基于课程实践的普遍问题和困惑,定期组织研讨交流活动。研讨形式包括现场即时性研讨、案例解析、课程故事分享等,同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灵活采用线上、线下研讨模式,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向野读库,变革传统意义上的阅读空间、阅读内容,通过构建“云·野”影空间、“野·渡”读空间、“野·色”艺空间等多个学习阅读空间,鼓励教师将者将阅读、旅行、生活、学习和教育实践相结合,并进行线上线下多形式分享阅读,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幼儿园通过教研方式的不断优化,提升教研活动的主题性、实证性、参与度,促进教师反思的深度、实践的力度,使教师看见课程中的儿童,看见环境中的学习,看见同伴间的成长,不断为课程实施提供“新动力”。
美好的课程带来美好的教育,美好的教育促进美好的生长。无锡市雪浪仙河苑幼儿园始终立足儿童生活、儿童生长,紧紧围绕“向野而生、向美而行”这一课程理念,持续开展深入的课程实践和探索。我们期待仙河苑幼儿园通过“向野生活”园本课程实践,积极打通课程与儿童生活之间的壁垒,让儿童过一种 “自然的生活”“自由的生活”“童真的生活”“艺术的生活”“有趋向的生活”“有力量的生活”,从而实现每一个个体生命的美好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