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注心血勤浇灌 支教花开别样红
——记无锡市玉祁初级中学支教老师高美君
十一月的青海,秋意正浓。青海湖水蓝得温柔恬雅,北山枫叶黄得灿烂剔透。无锡市玉祁初中的高美君老师从太湖之滨,到河湟古里——乐都,已经两月有余。两个月来,她付出着,收获着,感受着支教赋予她的生命精彩。
离家2000多公里,高老师克服了气候干燥、饮食不习惯、交通不便以及对家人的思念等种种困难,不断调整自己,适应环境,认真完成每一天的工作,践行着无锡援青人的担当。
用耐心唤醒学生自信
高老师担任七里店中学八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接手的班级语文成绩在年级中处于末位,班里的孩子们无论是语文基础知识还是阅读能力都非常薄弱,对语文学习缺乏自信。面对如此学情,高老师深感责任重大,同时深知自己在短暂的支教生涯未必能够彻底改变他们的学习状况,但是高老师立志用耐心和爱心,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价值,重新激起语文学习的信心。
“高老师来到我们班,把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传递给了孩子们,独到的教学方法和鼓励措施很受孩子们的喜爱。”班主任老师王丰英介绍。
“语文课应该是学生个性表达的舞台。”高老师在教学中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通过每天的默写竞赛,每周一次的经典诵读、作文朗诵,每月一次的小组辩论赛,“语文小能手”颁奖会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堂上,高老师用新鲜生动的资料充实课内学习,带着学生看世界,畅想诗与远方。短短两个月,高老师所带班级的语文成绩就有了质的飞跃,这让整个班级燃起了更大的语文学习热情和自信。
走近产生温暖,互鉴共同提升
开学第一周,高老师走进当地老师课堂听课,走进办公室了解当地语文教育。当高老师和当地老师们的交流成为日常,她收获了善意和真挚的友谊,收获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和人生经历,感受到了融入集体的温暖,同时也为七里店中学教师身上那种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实干精神而深深感动。
第一个月,高老师承担了备课组公开课和学校展示课的任务,无论是古文《记承天寺夜游》,还是现代文《猫》,两堂展示课都展现了高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高老师上课娓娓道来,不急不躁,善引导,重倾听,教学目标就在和学生如话家常的“闲聊”中水到渠成。“无锡老师上的课太精彩了!”“原来听课也能成为一种享受!”七里店中学的听课老师们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第二个月,恰逢乐都区开展“乐教杯”教学竞赛,高老师担任评委认真听课的同时,也从赛课老师身上看到了很多闪光点,吸取了不少优秀经验,听课的过程也是她自我提升的过程。课后,高老师和上课老师进行了认真的评课和交流,给出了中肯的评价,提出了改进建议,有效提升了老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为贫困学子伸出援手
工作的过程中,高老师看到,班里孩子穿着破旧的球鞋,用着简易的学习用品,高老师时时思考:除了教学,我还能为孩子们做点什么?高老师在班里发起默写竞赛、作业竞赛等活动,让孩子们在燃起语文学习热情的同时,能通过自身努力得到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一定的物质奖励。她通过这种形式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努力改善班级部分贫困孩子的学习条件。
10月初,当听到八(1)班藏族学生简学清的父亲简才吉杰遭遇车祸,医疗费用让这个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的时候,高老师第一时间响应捐款,把自己的生活费捐献了出去,并来到简才吉杰家里赠送学校师生捐献的善款。村里的领导向老师们献哈达,敬青稞酒,让高老师感受到了藏族同胞的热情和感激,感受到了青海人民的淳朴和善良。高老师付出了一份善意,却收获了十份感动。
倾心付出,支教路上遇见更美的自己
“支教,不只是换一个地方教学,更是一次新的成长,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热爱。它将是我人生道路上闪亮的一笔。在支教路上,我遇到了更美的自己!”高老师将继续迈出坚实的脚步,走出支教事业不平凡之路。